发布日期:2024-09-09 13:16 点击次数:110
一、台整体防空预警能力分析
台方自1975年起从美国引进了第一代防空系统,构建了包含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的C3I系统,将战管中心、雷达站、基地及阵地数据同步链接,达到防空指挥一体化。
1994年,台方耗资50亿将第一代防空系统提升为第二代全自动化防空系统,并在1995年购置E-2T空中预警机。第二代自动化防空系统区分主作战指挥中心1处及预备指挥中心4处,其系统经由专用电路链接参谋本部、海军、空军、民航局、阵地、机场及预警机。近年来,台方更是将第二代防空系统升级至第三代防空系统,并将新购入的防空导弹系统纳入,形成台防空神经中枢。
台现有防空部队依任务可以区分为预警雷达及导引雷达两大类,分别担任全天候远程监控警戒及接战时武器导引任务。而防空雷达又可依侦测距离区分为远程雷达、中程雷达和近程雷达。在作战过程中,武器导引雷达将会持续收到远、中、近程预警雷达发现的目标,进而执行锁定攻击的任务。
二、台防空预警系统弱点分析
台防空预警系统有以下弱点:
(1)工作方式上均属于有源雷达系统
台防空雷达无论是防空预警或是导引用雷达,均是属于有源雷达系统,面对反辐射武器几乎无防护能力,且固定式雷达站的部署位置易遭敌方侦测掌握,很难以诱饵伪装雷达(Decoy System)达到诱骗反辐射导弹、防护雷达的目的。
(2)系统主要针对中、高层空中目标
台防空系统于建立之始,均针对中、高空目标,对于0~100公尺高度的空中威胁,因雷达波受海面及地形杂波影响,降低了目标侦测的能力。
(3)对低RCS值目标侦测能力较弱
2004年后台方预警雷达系统便未再新设,仅每年进行维护及提升性能,面对具备隐身能力的空中力量基本无法实现防空预警。且台大部分均为无法提升的第一、二代防空预警雷达,其雷达提升性能受限严重。
(4)机动预警雷达的数量不足
台预警雷达建立之初,便以固定式雷达站为主要设施。若固定雷达站遭攻击破坏,现有机动雷达车将是担任预警任务的主要系统。但现有的机动雷达系统数量无法随战况演变而适时调整配置。
三、无源雷达运用场景
台方为应对反辐射武器及具备隐身技术的战机,研究了无源雷达及其军事应用特点,在分析现有防空雷达预警能力与相关因素后,模拟了防空雷达基地遭攻击时的不同场景并制定了应对措施。
无源雷达又被称为被动雷达,是一种战略及战术电子情报和被动监视系统,用于对空中、地面和海上(舰艇)目标的探测、定位、识别和跟踪。无源雷达自身不辐射电磁信号,而是借助同式的外部非协辐射源来进行探测和定位。即便是主动雷达难以侦察的隐身目标,无源雷达可也实现追踪。
台部队在执行地空整体作战时,无源雷达因其本身机动性高,且不易遭敌军侦测,在执行快速精准打击时,是情报、监视、侦察作业中不可或缺的系统,提升作战期间整体机动防空预警能力。
台军方根据无源雷达的特点,模拟三种场景,以分析建置无源雷达对台防空预警能力的影响,进而提出策略建议。
场景一:不纳入空中及水面火力
本场景着重探讨防空雷达预警能力,以防卫固守任务为背景,场景设计暂不纳入空中及水面火力,如下图所示。
无源雷达运用场景一示意图
依台军现有防空预警雷达系统,如面对敌方具有隐身技术的空中目标袭扰时,可能需要一座以上的预警雷达协同辨认目标。这将造成防空预警雷达的频率及相关参数泄露,进而有遭受反辐射武器攻击的风险。此时若能以无源雷达系统协同侦测,便可保障防空雷达系统对空中隐身目标的预警能力。
场景二:纳入诱饵伪装雷达和反辐射导弹
当固定式防空雷达站遭遇反辐射导弹威胁时,现行做法为于雷达站周边开设诱饵雷达系统,使其中心点形成无线电信号诱使反辐射导弹攻击。同时针对空中威胁目标,持续借防空雷达系统定位攻击摧毁。以最新型的无人机或先进反辐射导弹(ARM)性能而言,除了配备被动式雷达导引寻标器外,同时亦兼具主动式雷达末端制导能力。这样即便在受到电磁干扰(诱饵)或是极端的关闭有源雷达站讯号状况之下,也能借由之前的定位信息,准确地攻击目标。
无源雷达运用场景二示意图
场景三:地面雷达站遭摧毁后
延伸前一场景情况,预想台某作战区地面雷达站遭摧毁破坏后,敌对方空中武力更持续加强对地面重要指管设施实施攻击时,此时无源雷达系统便可作为主要防空预警系统,配合预先配置的机动雷达车开设组成多基雷达网。无源雷达系统可填补有源雷达系统自固定站台切换至机动站台的时间差,且在反辐射武器威胁之下,无源雷达仍能有效的确保防空预警能力。
无源雷达运用场景三示意图
总之,台军方十分看重雷达系统站在战时的生存率,认为其防空预警能力若无法迎头赶上,可预料现有防空预警漏洞将逐渐成为致命的要害。因此台方计划在自主研制无源雷达、提升多重雷达网编组、强化雷达机动战术部署等方面提升台防空预警能力。但其防空预警实际更新提升速度将受制于其技术储备、电磁环境及预算需求等三方面的因素。(来源:北京蓝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台方雷达无源雷达雷达站系统发布于:北京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